各地知識產權保護顯成效
4月26日是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論述,增強全社會保護和運用知識產權意識,加快打造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在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全國多個省市積極舉辦宣傳活動,通過發布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白皮書、開展普法護法活動、發布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等形式,展示知識產權保護成效。
開展活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浙江省紹興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了《紹興市知識產權強鏈穩鏈提質增效行動方案》,紹興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朱亞勇發布《紹興市“楓橋式”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典型案例和深化舉措》,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啟動服務企業出海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合作項目。紹興市市場監管局(紹興市知識產權局)還聯合各區縣(市)市場監管局及濱海新區產業保障局,圍繞“知識產權強鏈興企 智創未來”主題,扎實開展“傳承黃酒文化·智釀未來”等系列活動,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紹興市越城區市場監管局聯合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師生代表走進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參觀企業的中試車間、展覽館等場所,邀請專家圍繞地理標志的起源、概念以及紹興酒地理標志的發展歷程等內容進行講解。通過實地參觀、交流學習和黃酒品嘗等活動,拓寬專業視野,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浙江臺州溫嶺市市場監管局舉辦知識產權宣傳周之知產研學課堂,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參觀“溫嶺葡萄”地理標志館,參觀農業培訓室、品種及外包裝展廳、農資配送服務展廳,圍繞歷史故事、產業發展、品牌發展等內容作講授,發放“知識產權小百科”,播放知識產權宣傳片,讓學生體驗溫嶺葡萄地理標志的發展史,了解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常識。溫嶺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監管人員走進“地標富農·橙香萬里”直播間,從種植規模、產業鏈條、品質管控、市場拓展等方面介紹“溫嶺高橙”產業發展、品牌建設有關情況,以及地理標志保護運用工作所取得的階段性成績,引導全社會提升地理標志保護意識,共同推動地方特色產業健康發展。此次直播吸引觀眾1000余人次,發放地理標志小百科800余份,派發高橙汁等禮品500余份。
江蘇省揚州市市場監管局亮出年度“施工圖”。今年,揚州將全力推動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推動盡快獲得批建。同步推動高郵智慧照明快速維權中心建設,力爭年內成功獲批。同時,深化與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的合作,強化跨區域跨部門知識產權保護協作。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人民法院于羅山縣高店鎮掛牌成立“羅山板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司法保護服務點”。羅山地區板栗種植歷史源遠流長,憑借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種植戶的精心培育,所產板栗品質上乘、口感絕佳,在市上頗具美譽度。今年2月15日,“羅山板栗”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為助力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羅山縣法院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創新司法服務模式。信陽市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作座談會也在羅山縣大別山知識產權小鎮召開。針對地理標志產品的發展,會議提出了具體要求:注重品味,深度挖掘產品背后的獨特地域性、品種優勢和歷史文化底蘊,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保障品質,加強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種植、加工環節的質量監管,從源頭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精鑄品牌,強化產品特色挖掘,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從“小特產”向“大產業”轉型升級;堅持市場導向,以市場化理念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探索多元化產業發展新模式;加強科學管理,運用系統化思維打破傳統路徑依賴,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重視創新思維,持續推動產品創新,形成可持續的地理標志新產品體系。
江西推出首個“贛味·地標宴”。這一舉措將大自然的饋贈與地方風土人情巧妙融合于餐桌之上,全方位、立體式地展現江西省地理標志產品的獨特魅力,深度探尋并精彩呈現“贛鄱文化”在飲食維度的深厚積淀與創新活力,開啟了“地標”味覺與文化交融新篇章。“十四五”期間,江西省新增認定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7個,累計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達70個,核準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市場主體320家,同比增長966.67%,累計核準市場主體達455家,累計地理標志產業產值達200余億元。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市場監管局(長沙縣知識產權局)聯合長沙縣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在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護航青春創業路 知識產權伴你行”大學生知識產權及相關業務解讀與實務指導活動。“如果想要申請商標、專利或‘地理標志’,可以掃描宣傳冊的二維碼獲取詳細申請流程。”執法人員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接受咨詢答疑、開展知識產權有獎問答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普及知識產權相關知識。
案例發布,以案釋法提升治理效能
為加強對知識產權行政裁決和行政執法工作的專業指導,提升辦案質量與效率,國家知識產權局每年都會組織開展年度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典型案例評選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布典型案例集中展現了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助力高質量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充分彰顯了我國嚴厲打擊各類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的決心和信心,是知識產權工作護航國家發展的重大工程,也是切實保障民生福祉的具體行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不止于國家層面,各地市場監管局、人民法院、檢察機關等也于近日公布典型案例,通過以案釋法,促進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2024年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有6個案例與食品或農資維權有關。其中貴州某食品公司為“天刺力黃罐刺梨果汁飲料”外觀設計專利權利人,被告貴州某飲品公司委托某工坊公司生產被訴果汁飲料。貴陽市中院將市場監管局制作的《調查筆錄》作為書證予以采納,認定被訴果汁飲料包裝裝潢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判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損失18萬元。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予以維持。該案中,人民法院充分運用市場監管局的調查結論認定案件事實,最終作出判決,體現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的有效銜接。
江蘇南京市法院在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審理了一起一粒糖的維權故事。南京甘汁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甘汁園”)歷時三年,以一場500萬元賠償金的勝訴判決,為行業敲響知識產權保護的警鐘。
浙江省杭州市市場監管局西湖風景名勝區分局(以下簡稱“景區分局”)查辦的“杭州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侵犯‘西湖龍井’馳名商標權益案”成功入選杭州市市場監管系統2024年度十大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典型案例,該案系杭州市首例馳名商標跨類別行政保護案例。“杭州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其生產的啤酒產品上,擅自使用‘西湖龍井’作為風味名稱的顯著標識,企圖借助西湖龍井的品牌影響力提升產品銷量。”景區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舉不僅侵犯了“西湖龍井”證明商標注冊人的合法權益,損害了品牌價值和市場聲譽,更損害了西湖龍井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利益。該局發現問題后,迅速成立專案組,深入調查取證,第一時間依法對當事人進行了嚴厲查處。
2024年,浙江杭州全市新增專利授權量10.6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450件,專利快速預審量突破5000件關口。截至2024年底,杭州市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62.6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5倍、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同時,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發布了全國首個AI首席知識產權官——“杭知AI”。“杭知AI”作為一位超擬人數字生命體,深度學習了中國及世界主要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及相關案例,擁有與人類精英專家相當的知識儲備和分析能力,能提供一對一的專業知識產權咨詢服務。
河北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工作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也于近日發布《2024年河北省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狀況白皮書》。2024年,河北省知識產權創造活力迸發: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3.61件,同比增長19.54%;新增商標注冊16.14萬件,同比增長11.55%;有效注冊商標總量150.92萬件,同比增長9.80%;全省著作權登記總量達51.63萬件;全省累計公告地理標志產品80個;地理標志商標累計有效321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用標覆蓋率達77.56%。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