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米:從黑土地到白金名片的時代躍遷
4月,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首次打造“好在天然、貴在品質,吉林大米因為綠色所以出色”和“一帶金黃、天賜之禮,吉林鮮食玉米在這等你”公用品牌宣傳,依托15家新聞媒體、抖音等6家網絡電商平臺對“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等關鍵詞進行精準推流。目前,報道超120篇(次),點擊量超2.7億人(次)。接續推出吉林大米與四川雅安魚子醬跨越千里“香”遇營銷活動,登上長春、雅安兩地熱搜榜。至此拉開了2025年“吉字號”糧食品牌建設的序幕,開啟了糧食產業和生態網鏈建設的新篇章。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吉林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當好糧食穩產保供的“壓艙石”。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大力實施以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為引領的“吉字號”農業品牌建設工程,建立了系統布局、總體貫通、縱深推進的工作機制;任務清晰、協同高效、分工明確的責任機制和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措施具體的質效保證機制,全面推動吉林糧食產業全網鏈協同發展。
戰略賦能: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革新
吉林省發布《吉林大米品牌建設三年規劃(2025-2027年)》,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主動適應全民消費升級和產品品牌創新的客觀需要,打造“公用品牌+地理標志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四位一體品牌體系,形成1個公用品牌、18個地理標志品牌、86戶聯盟企業、200款分級產品互為支撐的品牌建設格局。加快吉林大米生態網鏈建設,持續優化品牌體系,形成產品名錄和招商名錄,打造產值數據化、可量化的算力模型。深化政、校、企、協合作,推動吉林糧食良種適種、訂單生產、市場收購、綠色倉儲、精深加工、分級分類、品牌營銷、終端直達、標準領跑、質量追溯等全鏈條發展。
日前,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郭靈計率團赴河南省開展農業領域合作對接活動。活動現場,吉豫兩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簽署了《糧食產業合作框架協議》。吉豫兩省糧食企業共達成17個項目合作意愿,意向購銷金額1.35億元。
科技賦能: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創新蝶變
科技創新是吉林大米持續領跑的關鍵密碼。吉林省在“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活動”中連續15次摘得金獎,創下全國金獎總數第一的紀錄。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凌鳳樓說,“實驗室已建成1.7萬份種質資源庫,年培育優質水稻新品種10余個”。今年,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省農科院合作,針對東中西部地域特色,建立吉林大米優良品種試種基地6個,大力推廣吉林大米優質種源。
伴隨著擴良田、育良種、用良機、施良法,吉林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建設農業數字化平臺,拓展“吉林一號”衛星遙感、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為現代農業裝上“智慧大腦”。2024年,吉林省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4.5%,農業現代化第一方陣地位更加穩固。
標準體系建設一直是吉林糧食產業發展的基石,吉林省制定頒布吉林大米地方標準、主要品種團體標準、吉林大米全產業鏈標準共12項。針對水稻熟收、田場、干燥、收倉以及倉儲重要環節推出《吉林大米收儲5T標準》,確保品質穩定。創建具有質量查詢、實時觀測、月報統計等功能的吉林大米質量溯源平臺,172戶大米加工企業入駐系統。通過標準化管控,贏得市場廣泛認同。
文化賦能:從貢米傳承到享譽全國文化突圍
“盧城之稻,唐時貢之。”吉林大米的故事,早在1300多年前便寫入史書,從古老的“踏查選種”到現代的“分子育種”,從傳統的“牛耕人耘”到智慧農業的“北斗導航”,吉林人始終秉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古訓。如今,吉林大米入選民族品牌工程,中國品牌促進會評定吉林大米公用品牌價值達到462.36億元,旗下地理標志品牌舒蘭大米、萬昌大米入選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百強榜。“吉林大米”的“出圈”,來自于文化賦能的深層變革。以吉林大米核心產區之一九臺,曾是皇家貢米的核心產區。康熙四十五年,在今九臺境內設立前其塔木屯官莊、后其塔木屯官莊、尤家屯官莊、張家莊子官莊、蜂蜜營屯官莊,統稱“五官莊”,專門負責生產稻米、白小米等糧食,向皇家“進貢”。2007年8月,九臺區在其塔木鎮出土了一塊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皇糧碑。石碑的頂部裝飾有精細的鱗狀花紋,碑身上有6個鏤空的圓孔,二龍戲珠的圖案清晰可見,珠子下方刻著“皇糧”兩個大字。昔日“皇家貢米”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吉林省柳河縣,獨特的火山巖地貌特性,為水稻等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產出的稻米籽粒飽滿、晶瑩剔透,富含各類微量元素,具備很高的營養價值。“利用省糧儲局舉辦的插秧文化活動周,展示柳河大米農耕文化,依托火山巖水稻傳統種植技藝被列入吉林省非遺名錄庫的契機,加大地理標志品牌柳河大米文化賦能,從賣產品向買文化、買生態轉變”柳河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河南省鄭州市黃河路附近的一家“豫農優品”直營店,產自吉林柳河的優質大米,深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產品熱銷讓柳河國信社稷尚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正發臉上樂開了花。“與河南省有關企業的合作始于2023年,通過雙方多次開展營銷創新活動,我們這款火山巖大米去年在河南區域的銷量達到3200噸,”侯正發說。
營銷賦能:從“養在深閨”到香飄萬家的創新之路
吉林省全國首創大米類產品分級分類,遴選臻品、精品、優品中高端系列產品200款,形成優精強品牌族群和產品梯隊,分級產品授權使用“吉林大米身份證”,實現從種植到銷售全程可追溯,品牌產品溢價率超30%,促進吉林大米從產品優質向品牌優價轉變。
米走八方,香飄萬家,從“地理標志品牌舒蘭大米進社區”走進北京安貞西里,到吉林大米公用品牌閃耀第112屆全國糖酒會,從深化吉浙糧食對口合作,吉林大米銷售渠道覆蓋浙江11個地市,到逐步推出直營店(柜)、電商平臺、產銷直通和“吉田認購”私人訂制4種營銷模式,每一次推介活動,每一種模式的探索,都是品牌的宣傳、渠道的開拓。如今,吉林大米直營店、商超專區專柜遍布北京、上海、浙江等主銷區;“吉田認購”針對高端用戶,推出定制化服務,已有33戶企業入駐線上“吉田認購”平臺,吸引3.6萬城市家庭成為“農場主”。
在河南省1700多家中石化易捷便利店,都能看到吉林大米代表企業品牌---松江佰順的身影,通過開展“吉林大米走進油田社區”“春風得意、充值有禮”等營銷活動,讓產自德惠的優質吉林大米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熟知。“我們的大米產品是2019年正式進入中國石化河南易捷系統渠道,2024年年度完成銷量超3000噸,”松江佰順米業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4月28日,在福建省南安市,首家“擁軍米店”——吉林大米·舒蘭大米直營店正式揭牌營業。被南安市雙擁共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南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指定為“擁軍企業”。
站在“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糧食安全既是保障國家安全的命題,更是產業振興發展的課題;農業現代化既要藏糧于地,更要藏糧于技;鄉村振興既要產業興旺,更要人民幸福。當“吉字號”的稻浪翻涌在松遼平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農業的硬核崛起,更是一個民族端牢飯碗的底氣與智慧。這片黑土地上的綠色革命,正在書寫新時代中國農業最壯麗的詩篇。(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