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白茶越山海 武陵云霧化金芽
4月25日上午,在產銷對接大會上,咸豐土家族、苗族姑娘展示推薦家鄉特色農產品。
春日的武陵山脈,云霧繚繞的茶山碧波蕩漾。晨光熹微中,湖北省咸豐縣小村鄉的茶山上已響起采茶女清亮的山歌聲。層層疊疊的茶壟間,伴隨茶農指尖翻飛,帶著露珠的嫩芽簌簌落入竹篾背簍,一葉葉白毫如雪的茶青在晨光中泛著白玉般的光澤。而在50公里外的咸豐國際酒店,一場跨越山海的產業盛會正徐徐拉開帷幕——4月24日—26日,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咸豐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名優茶出省·大宗茶出海”產銷對接暨第三屆咸豐白茶文化交流活動成功舉辦,在這場以“咸豐白茶世界共享”為主題的茶界盛事上,專家學者、產業龍頭匯聚一堂,發布權威成果、拓展產銷對接,為這片綠葉加速開啟全球化征程布局謀篇。
一個“美麗的錯誤”:
千年茶脈育新芽
4月25日下午,在咸豐縣清坪鎮比西坪村的茶園里,一位叫李燕林的年輕姑娘正對著支架上的手機直播茶農采茶的忙碌景象,熱情洋溢地向全國各地的網友推薦家鄉好茶。
“這是你家里的茶園嗎?”在她休息的間隙,記者問道。
“我是隔壁大寨坪村的。”她笑著告訴記者,“我家也有5畝茶園,但我會在各個村子里直播,都是家鄉的茶嘛!能賣出去我都開心!”
武陵有嘉木,咸豐出好茶。咸豐地處武陵山腹地,境內蒼山如海、云霧繚繞、百溪爭流,繪就一幅“高山云霧出好茶”的絕美畫卷。咸豐產茶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期,《華陽國志·巴志》就有“以茶納貢”的記載。2000多年來,咸豐人民種茶、制茶、愛茶,“一天不喝茶,走路直打滑”的俗語世代流傳。至今,13條茶鹽古道依然連通四面八方,樹齡超過500年的茶樹王早已亭亭如蓋,見證著這片土地與茶的不解之緣,而這場跨越千年的茶緣在新世紀給咸豐人民帶來最慷慨的饋贈。
2002年,咸豐茶農從浙江安吉采購一批綠茶苗試種。翌年春天,他們發現長勢最好的幾株茶苗的嫩芽竟然是白色的,連忙請來茶葉專家診斷。“嫩葉純白,是上好的白茶!”原來,是安吉茶商誤將幾株白茶品種“白葉1號”當作綠茶苗發給了茶農。
作為溫度敏感型綠茶品種,白茶完美契合了咸豐典型的冷涼型云霧氣候,長達50天以上的白化周期造就了其“高氨低酚”的非凡品質——游離氨基酸總量是普通綠茶的2倍,而茶多酚含量顯著低于其他茶類。再加上咸豐地處“世界硒都”核心板塊,獨特的“硒+白茶”組合,讓咸豐白茶具有了無可比擬的高品質和稀缺性,價格遠超普通綠茶,大大激發了茶農的種植熱情,這場“美麗的錯誤”也就此開啟了咸豐從“小茶葉”到“大茶業”的產業變革。
咸豐縣先后印發《咸豐縣茶葉特色優勢區發展規劃》《咸豐縣茶產業鏈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打造出一條200公里長的白茶走廊,覆蓋7個重點鄉鎮、62個茶村。如今,全縣種植白茶15萬畝,位居全國第三、湖北第一,141家加工企業年產干茶1.32萬噸,年綜合產值突破20億元,帶動15萬茶農年均增收8000元。
咸豐茶葉如此悠久,“咸豐白茶”如此年輕。短短二十年,“中國富硒白茶縣”“中國白茶產業發展示范縣”……一系列榮譽見證著咸豐白茶的崛起,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候任會長賈廣東在開幕會致辭中對此贊譽道:“咸豐白茶不僅成為湖北茶產業的亮麗名片,更在全國茶葉版圖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一場深刻的變革:
產業躍遷啟新章
24日傍晚,咸豐縣城的中心廣場上熙熙攘攘。作為此次大會活動的內容之一,電影《春風又綠唐崖岸》的首映式在這里舉行。這部電影講述了咸豐縣回鄉創業青年帶領全村人民種植白茶、脫貧致富的故事,身邊人身邊事喚起觀眾們的深深共鳴。
26日上午,在咸豐曲江鎮黃泥塘村御硒源茶葉基地,記者見到了電影主角的原型人物李丹。2014年,咸豐土家族姑娘李丹從大城市返鄉創業,成為在咸豐種植“奶白茶”的第一人,帶動500多戶合作社成員戶均年收入達8萬元以上,當地人親切地稱呼她“茶仙姑”。
“今年奶白茶銷售情況怎么樣?”大會調研專家組詢問道。李丹的奶白茶曾在茶博會上賣出過2萬元一斤的高價,令專家們記憶猶新。
“目前我們的7000多斤干茶全部賣出去了,都是訂單銷售。”李丹笑著說。
10年來,李丹在種植和加工環節不斷探索創新,引種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白茶更高的“奶白茶”提高效益,運用“去夏增春”種植技術提升春茶品質,引進微波光波殺青機保證茶葉鮮活度……同時精心打造多個品牌形象館和電商網店,不斷擴大品牌美譽度。當年一家小小的茶葉加工作坊迅速發展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我們一直沒有停止科技創新和品牌打造。”李丹對企業發展的總結是咸豐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寫照。
高山云霧間,一葉成一業。咸豐白茶的發展,不僅是規模的擴大,更是質量和品牌的提質升級。
近年來,咸豐不斷提升白茶種植和加工的標準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全縣茶葉加工企業新設備、新技術應用率超過80%,創新成果覆蓋從茶園管理到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環節。科技賦能筑牢了咸豐白茶的高品質根基,本次大會上咸豐縣被授予“茶葉質量提升示范點”榮譽稱號。
茶香也怕巷子深。咸豐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200余家實體店,同時開啟數字運營中心,廣泛利用互聯網社交平臺、電商平臺、新媒體平臺增加品牌曝光度,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立體化品牌傳播體系,實現了這個年輕品牌的破圈生長。在本次大會上發布的《2025咸豐白茶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報告》顯示,咸豐白茶的互聯網美譽度指標在測算的頭部65個茶葉類區域公用品牌中排名前20。
“咸豐白茶的生態好、品質好、品牌認可度也越來越高。”來自陜西西安的采購商李承啟告訴記者,他自從2016年在安吉市場發現咸豐白茶后已經持續采購近10年,今年已經采購了近1000萬元的干茶,計劃全年采購額達3000萬元。
一次“換道”的布局:
萬里茶香越山海
如果說名優茶是產業的金字塔尖,那么大宗茶就是產業的壓艙石。名優茶提升品牌形象和附加值,大宗茶確保市場占有率和穩定收益,將精品化與規模化深度融合的“雙輪驅動”才能共同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咸豐把2025年定為“換賽道”的關鍵之年,其核心就是要推動“大宗茶出海”。在當前全球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對于茶葉外貿基礎相對薄弱的咸豐來說,應當如何破局?對此,咸豐一方面借力多個具有全球化網絡布局能力的企業打通出海通道,另一方面切入抹茶、茶飲新賽道,大力拓展抹茶產業鏈。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茶產業分會秘書長魏有認為這是很好的方向。近年來中國新茶飲在海外非常受歡迎,成為在全球推廣茶文化、培育茶消費習慣的新途徑。同時,茶飲店能夠帶動當地上游茶葉、果蔬等原材料需求增長,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更容易受到輸出國的接納和歡迎,這為咸豐的茶飲原料進軍國際市場打下良好基礎。
當前國際貿易形勢是咸豐必須面對的挑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目前應該是咸豐茶葉出海主要的錨定方向。”魏有告訴記者,“前幾年中國茶葉對美國的出口一直有較大增長,但今年美國加征的高額關稅阻滯了對美市場,而歐盟標準又極為嚴苛,短時期內在出口上不容易取得大的突破。”
本次大會上發布的《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茶葉進出口報告(2025)》顯示,2024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茶葉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例從上年的74%提升至80%,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86%,尤其在當前復雜國際經濟形勢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對于中國茶葉外貿的穩定尤為重要。
“當然,從長遠來說,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和認證水平是最為根本的。”魏有表示,“咸豐應充分發揮本地茶葉自身有機、低碳、富硒等獨特優勢,讓優質產品以合理的價格贏得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獲得更高收益,避免陷入惡性低價競爭。”
4月25日,在咸豐縣小村鄉硒源山茶業基地的生產車間,剛剛投入使用的兩條國內一流抹茶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我們今年響應政府號召,新建標準化抹茶生產車間2700平方米、標準化抹茶原料基地1200畝,預計年產量能達到160噸。”企業負責人羅曲告訴記者,這里生產的抹茶產品將通過外貿公司銷往海外。
這是一家中國茶企的新征程,這是咸豐白茶的新征程,這是中國茶葉帶著歷史底蘊、文化自信、綠色生態和科技創新叩擊世界市場大門的新征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