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消費品:如何從“區域流量”到“國民品牌”
最近,關于重慶消費品的兩份名單相繼出爐——市經濟信息委新發布的消費品工業“爆品”培育清單從去年的208個擴容至226個;而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中國消費名品榜單上僅有3個渝籍品牌。
今年前兩個月,重慶以2831.83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成為“全國消費第一城”。重慶消費品如何實現從“區域流量”到“國民品牌”的質變躍升,帶動產業集群發展,與這個“大市場”相匹配?
動態生長的“爆品清單”
先來看第一份名單。
相比2024年,重慶消費品爆品清單最大的變化就是通過動態調整,數量增加18個。
為何擴容?首先是在作為“爆品”培育的“身份”加持下,市場給予了良好的反饋。
去年,“梁平張鴨子”“恒都原切牛排”“天友百特”“梅見青梅酒”等清單內企業實施了系列品牌推廣活動,發布企業“爆品”,有效引導市場消費。據市經濟信息委消費品工業處統計,去年首批208個培育產品合計銷售額同比增長10.1%,其中食農類增長9.7%,輕紡類增長11.7%。
其中,重慶啤酒重慶純生、重慶國賓醇麥入選爆品培育清單后加大投入,持續提升兩款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如,重慶純生舉行江畔交響音樂會等活動,重慶國賓醇麥參與重慶不夜生活節、南濱路啤酒節、火鍋節等線下活動,強化“吃重慶火鍋、喝重慶啤酒”的消費場景。重慶啤酒已實現全國銷售,并成為四川、貴州、湖南等地重要的啤酒品牌,不僅提升品牌的全國影響力,還助力傳播重慶城市文化。
又如,入選“爆品”培育清單后,江小白梅見在核心城市銷售額平均增長34%。梅見在拓展傳統商超、新零售門店及電商平臺等渠道的同時,策劃豐富的“消費場景+文化體驗”活動,前不久還入選了重慶市政府打造的特色伴手禮統一品牌“渝伴禮”。
與此同時,這份清單里除了增補新的企業和產品外,也有個別產品因培育成效不明顯從而被調整出去。市經濟信息委消費品工業處負責人稱,今年的“爆品”培育清單,通過綜合評估,既保留了原有優勢潛力單品,又著重強化創新引導,把在市場競爭中企業推出的潛力產品納入其中,形成傳統與新興交融的產品矩陣。
名品榜單上的深層挑戰
再來看第二份名單。
首批中國消費名品的評價維度分為產品創新力、市場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文化賦能力。重慶3個品牌(2個企業品牌1個區域品牌)入選,與其他省市相比尚有不足,如江蘇有11個品牌入選,浙江、廣東等有9個品牌上榜。
“重慶消費品工業的短板仍然較為明顯?!敝貞c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權分析稱,首先在于重慶消費品生產企業數量雖多,但規模不大,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偏少。比如,重慶啤酒去年營收為146.45億元,登康口腔去年前三季度營收10.53億元,而浙江農夫山泉年營收超428億元,江蘇雅迪年營收超200億元。
再將兩份名單對比,可以看出重慶消費品同質化競爭較為激烈,品牌創新力不強,新品開拓方面做得不夠。李權分析,在重慶爆品培育清單的226項產品中,火鍋調料、小面調料、榨菜制品的占比超25%,當然,一方面“重慶味道”是重慶城市的味蕾記憶,但更需要走出差異化路子。
舉例來說,廣東的海天味業,憑借一個品牌的細分品類,已打造出7個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大單品,小熊電器也通過“小家電+物聯網”,在細分領域創造數十個爆款。
而重慶消費品企業中,即便是涪陵榨菜這樣的行業龍頭,在低鹽賽道的布局仍需持續用力。涪陵榨菜試圖通過拓展泡菜、蘿卜等品類豐富矩陣,但蘿卜品類去年營收下滑,泡菜營收雖有微增但整體毛利率較低,第二增長曲線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李權看來,重慶消費品工業面臨深層挑戰:“爆品”的區域流量在向全國品牌勢能轉化中挑戰不少,傳統優勢品類有內卷態勢,新興品類賽道還未建強技術壁壘,推動“重慶造”消費品從“特產認知”向“國民品牌”升級,迫在眉睫。
從“流量”到“品牌”的重慶突圍
最近,各地公布了今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重慶以2831.83億元,首超上海成為中國消費總額最高的城市。重慶自身的消費品工業規模占到全市工業經濟的10%以上,發揮了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去年重慶規上消費品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3.4%,這與整個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的成績相比,也還有提升空間。
面對差距,重慶正嘗試多路突圍。
市經濟信息委發布了首批《重慶美食“渝味360碗”產業化機會清單》,引導社會投資和消費,榮昌鹵鵝作為地標美食產業化類納入。最近在網上爆火的榮昌“鹵鵝哥”,通過與全球頂流網紅“甲亢哥”互動,讓榮昌鹵鵝在數十億流量中“露臉”。榮昌區政府抓住機會,邀請全球游客到榮昌品嘗鹵鵝,此外還出臺《榮昌鹵鵝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組建專班統籌相關工作,力圖將“網紅”變“長紅”,為推進重慶地方美食產業化提供了經驗。
作為今年新入列培育的“爆品”,天府可樂復出以來,以草本健康為賣點,深耕西南并不斷下沉市場,提高終端滲透率。據介紹,去年天府可樂實現了70%以上的增長,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長超40%,目前正豐富產品線,包括易拉罐、大瓶、小瓶裝產品,通過線上線下協同推廣的方式傳播品牌。今年,天府可樂在巴南區新建的廠房投用后,預計可將產能擴展至目前的三倍。
政策層面,重慶已建立“爆品”培育動態庫,開展創新設計公益診斷,引導企業儲備開發營養、健康、方便、功能的新產品,推出一批性價比高、適應和引領消費的優質產品。同時啟動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掃街”摸排專項行動,幫助企業分階段分環節推進技術改造。特別是針對地方美食產業化發展,著力推進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生產規范的制定,引導加工企業規范化生產,不斷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重慶還開設品牌建設大講堂,邀請工業設計、品類創新方面的機構現場與企業負責人溝通交流,系統化分析快消品典型案例,找差距、找對標、找方法;結合行業特點,優化專項資金方向,進一步擴大惠及面。同時,發揮重慶的熱度魅力,拓展農工商文旅場景融合,推進產品“出?!?,讓更多“重慶造”消費品走出重慶、走向海外。(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佘振芳)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