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四個農業”逐夢千里沃野 ——黑河市加快農業強市建設步伐
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43個,綠色食品認證面積突破800萬畝,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99.4%,“黑河大豆”入選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和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4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四個農業”,加快培育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農業強市建設內生動力,描繪現代化農業發展新圖景。
科技創新助力農業“振翅高飛”
我市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增強“農業芯片”培育能力,加快農業數字化進程,實現了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到“田間不見農人影,唯有農機騖自忙”的現代化農業蝶變。
讓現代農業“慧”農更惠農,完善“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全市“三農”數據倉。整合220處田間智能感知終端,輻射監測50余萬畝土地墑情、氣象、作物長勢等農情要素動態監測。健全農業病蟲害監測點866個,建設試點智慧農場7個、智慧設施農場1個、智慧牧場4個,建成國家級數字農業試點1個,穩步推進省級數字農業試點示范項目2個,聯合哈工大完成國內首臺自走式激光除草機器人應用示范。深化與科研院校戰略合作,建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3個,建成“黑河大豆”院士工作站,20個大豆新品種通過省級審定。在4個國家級制種大縣落實繁育面積280萬畝,產量達40萬噸。打造中國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中心育種試驗基地536畝,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十四五”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和現代科技示范基地。構建“技術集成+示范推廣+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去年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0個,愛輝區獲評全國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9.8%,穩居全國領先水平。
生態發展構筑綠色農業“鮮明底色”
在各大知名展會上,我市綠色農產品頻頻亮相,憑實力圈得大波“粉絲”。近年來,我市圍繞大豆、玉米、小麥等優勢品種,推行“源頭管控+智慧監管”模式,建立覆蓋種植、采收、加工的全產業鏈標準化技術規程,集成應用智能灌溉、無人機植保等綠色生產技術。目前,全市綠色食品認證面積突破800萬畝,遜克縣獲批創建2024年全國綠色食品高質高效試點縣,北安華升食品有限公司入選全國綠色食品標識使用典范名錄。
在發展綠色農業過程中,我市全面構建資源節約型農業生產體系,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落實黑土耕地保護示范區面積701.8萬畝。全面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實現除草劑減量10%-25%、節水效率提升50%的雙重效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821萬畝次,建成“三新”集成示范區51.3萬畝。形成“養殖-處理-還田”生態循環閉環,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6%。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直聯直報系統覆蓋規模養殖場98家,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
標準引領推進質量農業“向新向優”
從“經驗依賴”到“數據驅動”,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除了科技加持,生產標準化也是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我市積極推行統一標準,擴大高效能生產覆蓋面,成立標準化專家制定小組,新制定地方標準8項。制定完善黑河大豆標準,成為省農業農村廳指定制定單品種標準地市。推廣糧油大田作物栽培技術12項,技術標準化覆蓋率近100%。”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近年來,我市持續強化產品溯源,完善市、縣、鄉、村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健全“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網格化監管模式。建立追溯體系動態評估機制,全市“兩品一標”農產品生產企業追溯覆蓋率達100%。承接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184批次,合格率達99.4%。
品牌矩陣讓黑河味道“香飄全國”
為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市場號召力、競爭力和影響力,讓更多黑河味道“出圈”大市場,我市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打造寒地農業品牌“極境寒養”,構建“政府引導+協會運營+企業參與”協同機制,推動120余家經營主體實現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運營,開發特色產品220款,涵蓋糧油、林下產品等10大品類,品牌價值突破27.7億元。嚴格篩選推薦9家龍頭企業19個特色品類優質產品授權使用“黑土優品”標識。
“家人們,咱們的黑木耳品質絕佳,無論是涮燉,還是烹炒,味道都超級棒!”在農特產品直播間,主播們說起黑河的綠色特產如數家珍,網友們忙著“剁手下單”。打造好品牌,才能賣出好價格,我市積極拓寬品牌傳播路徑,線上線下渠道雙向發力,自建“黑河綠色物產網”電商平臺,在抖音、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主流電商渠道開設“極境寒養”官方店鋪;在哈爾濱、北京、珠海等全國重點城市建成14家“極境寒養”綠色物產體驗中心,黑河農產品品牌傳播力和影響力持續擴大。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